2025年已过去 25.49%
逛逛    @ 2019-02-09, 18:47

钱不够不能出国,人太多不想出省。过年就随便在老家逛逛~阴天,时而下小冰珠~@上海•新天地

瞎拍乱照 | 评论已关闭 | 3,16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611/
清静年    @ 2019-02-06, 17:16

所谓年味,不过是俗世尘嚣和火药烟雾。能过一个从容、清静年,没有年味也罢。

胡言乱语 | 评论已关闭 | 3,638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604/
2019年的感冒    @ 2019-02-01, 15:42

可乐放寒假了,然而结业式那天从学校带回了感冒病毒,然后全家都中招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感冒虽然没有导致发烧,但病程较长,因此让我在床上几乎躺掉了2019年的2%。

当人难受地躺在床上而睡不着时,那种脆弱无力而又无聊空虚的感觉让人无法忍受。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这已经是在人生最后阶段的话:你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的痛苦,你意识清醒而又不能做什么,你还知道已经没有好转的可能性,那样的日子该何等的绝望。当年老爸最后那段日子,是不是这样的感受呢?

当然,于目前的我而言,我知道我还会好起来的,虽然速度已经明显慢于我的预期了。一些麻烦的小事情,虽然过程诸多波折,我也知道最终肯定是可以解决的。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好起来,这就是希望。

过年什么的,我从来不太在意,最多只能算是个麻烦。过年意味着新的开始?不存在的。此刻,距离所谓过年还有好几天,但其实2019年已经过去8.66%。

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一样,不要等待所谓过年,时不我待。

无酒无花 | 1 个评论 | 3,672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600/
全面 V 化已然实现    @ 2019-01-25, 03:12

换个角度,世界全然不同~

农码生涯 | 评论已关闭 | 3,21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599/
百度唯一的护城河是墙    @ 2019-01-23, 18:22

现在真是什么样的傻X都能出来写评论

所以,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你明知道百度作恶,但依然用百度用得“真香”?百度搜索的护城河,为何如此深不见底?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你也知道百度作恶,你依然用,那只能说明你明知屎臭却自以为离不开屎还要吃而已。而别人在吃巧克力。我一开始以为你只是不知道有巧克力的存在,那你只是一个可怜的无知。但是:

第三,假如Google搜索重回大陆市场。
在中文语义分析上落后百度这么多年,除了承担着互联网老用户的情怀之外,Google搜索到底是否雄风仍在?确实值得怀疑。
也许在未来,等到深度学习普遍进入了工业化应用期,能轻松实现文本语义匹配特征的自动化提取,百度的护城河才能真正被打破。

这只能说明,你不只是蠢了。一句“值得怀疑”就可以把巧克力当作不存在,甚至自我欺骗那是巧克力味的屎?“值得怀疑”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有用过 Google,就凭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值得怀疑”就推出结论“百度真香”。如此诛心之论,真是又蠢又坏。

莫不是一个人屎吃惯了,就会觉得屎也“真香”,在得知有巧克力时,他会觉得:“巧克力会比屎好吃?值得怀疑~”

百度唯一的护城河是墙。这样的产品,于我而言,20年间没有存在过而已,它本就不应该出现。是,我用 Google 我值得自豪、骄傲,对比之下,就是应该有优越感,无论是智商上还是道德上。

胡言乱语 | 评论已关闭 | 3,52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598/
Bye Mera ~    @ 2019-01-10, 22:28

莫若以明基本上已经完成注销了,今天把 mera 在 App Store 和 Play Store 都下架了。再见,Mera Inc.。

Mera | 3 个评论 | 4,056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577/
我对邮件的一些思考    @ 2019-01-06, 15:47

2014年我和 nate 开始 mera 的创业,最初的理念就是要改造 email 在手机上的阅读和处理体验。mera 这个名称也是来源于毛利语的邮件,以及日语的邮件客户端。

我们的想法是把邮件展示成类似朋友圈的形式,让“刷”邮件变成和刷朋友圈一样轻松而不再有压力——在面对几十上百封未读邮件的时候。最初的产品设计稿也几乎照搬当时朋友圈的外观,不过经过开发初期的产品设计上的几次推倒和迭代,最后上线的产品外观相比最初的原型还是有了不小的变化,但交互上的改善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我自己的实际使用体验来说,我是很着迷这种方式的——就手机阅读和处理邮件而言,只是我不用 iPhone,而我们一开始只开发了 iOS 版。

在做 mera 的开发的这一年(2014年)当中,我们也接触了不少其它的有类似有改造移动端 email 形态的产品。最早知道的一个要将邮件做成聊天形式的产品叫 Hop,后来还有黄何的 MailTime,以及国内的一个团队开发的轻邮(LightMail)等。在当时,轻邮的思路是和 mera 最接近的,也就是对手机端的邮件处理体验进行改良。Hop 和 MailTime 都是直接将邮件展示成气泡式 IM 聊天的形式的革新。

后来的 mera 在拿到 IDG 的融资之后,开始向真正的 IM 转变,直至2016年年底挂掉。回头就邮件而言,当时的一些不愿意面对和接受的观点,才有机会去正视了。

首先,email 是一个已经超过三十年的存在,互联网的三十年,和 email 同时代的而仍然存在的几乎只有更为基础设施的 TCP/IP 了。因此,任何要做 email 产品的人或者团队,都首先必须对它有足够的敬畏。或许因为邮件协议的开放性,试图改变甚至颠覆邮件体验的开发者,前赴后继。但因为拥有这样悠久的历史,所有用户都对 email 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不太可能被一种时髦的理念打破,距离旧有认知越远,就越不可能。无数次听到 email killer 的豪言,但最后结果无一不同。

轻量化、IM 化始终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对 email 改造的两大方向。其中,IM 化我个人认为,此路不通。就我所知道的,IM 化做得最接近成功的就是 MailTime 了。就尝试过其产品的用户数量来说,应该也是同领域中的佼佼者了,但结果似乎仍然证明用户并没有接受这种产品形态。究其原因,我觉得正是用户体验上的混淆导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习惯了 IM 工具之间的沟通——方便、快速、轻量。通过 IM 工具沟通时,可以很方便地发送小段文字、图片乃至语音,同时可以期待对方会快速甚至是即时的响应,而内容会相对随意而非正式、严肃的。但用户在使用 email 时,却是完全不同的场景与期待——我要发给你比较正式甚至是需要存档可追溯的内容,我也不期待你会立刻马上回复我,甚至是不需要回复的 FYI。而将 email 产品 IM 化后,大部分用户会无所适从。即使理智上我知道我发出的内容是一封邮件,但是我看到的是聊天气泡,潜意识不自觉地会把它当作一个 IM 内容来预期。也就是把严肃内容在形式上随意化了,这种混淆我认为会对用户带来使用上的困扰。另外,就产品设计来说,聊天气泡形式对于邮件 thread 中可能的不断加入的新的 cc/bcc 来说,处理上也是一大难题,更不用说如何让用户在使用中能不产生进一步的困扰。

因此,我认为在 email 改造上,针对手机设备轻量化的改良才是比较好的方向。而改良主要针对的是,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屏幕小、打字不方便的特点,帮助用户处理大部分的不需要重度处理的邮件,去掉邮件中大量的冗余内容(之前的邮件上下文的引用),剩下的留给用户回到桌面来处理。之前看过一个统计,说公司商务场景中,至少 80% 是不需要回复的 FYI 或者只需要简单回复不超过两句话的邮件。就手机的邮件客户端而言,能帮助用户处理好这部分邮件,应该是最适合和最可能做到的。

桌面客户端来说,目前我最喜欢的还是 Gmail 的网页客户端,Gmail 的网页客户端对 thread 的展示形式是我见过的最自然最易读(上下文)。而回过头来看,其实 mera 当时做的形态,更类似于将 Gmail 的 thread 做适量展开。现在我的 Flow Mail 正是当时 mera 的理念的继承者,也算是找回初心吧。

最后,做邮件,一定要收费。如前所述,email 是一个历史和传统根深蒂固的存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用习惯。想要靠免费模式来聚拢用户,形成规模效应,在 email 领域是不现实的。而即使如我认为的行不通的 IM 化的邮件客户端产品,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拥趸,能支撑你把产品继续做下去的,只有这些拥趸的付费。有人会说,邮件客户端收费?那用户就会用 iOS 自带的免费的客户端了。是的,但相信我,他用 iOS 自带的客户端,并不只是因为它免费,即使你也免费,你以为你就能得到他了?

胡言乱语 | 1 个评论 | 4,55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555/
2018 回归    @ 2018-12-31, 15:17

年初曾以为的“重新出发”,最终证明仍然是一小段弯路。幸而只是一小段,幸而即使是弯路,仍然有收获。

随着年岁的增长,如今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珍贵,其珍稀程度甚至已经超过金钱。折腾多年后回头来看,虽然在各方面多少有些收获,但是否真正做出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衡量标准。也因此,越来越在意是否再走了弯路,如果弯路仍然不可避免——毕竟出发前谁也不知道最终是不是弯路——那么就让其尽可能短,以及让它为未来的正路留下更多有用的东西。

2018这一年,让我见识到了某些人可以将所谓的心理学的一些概念、一些名词如同复读机般反反复复堆砌到你身边,直到你对这些东西产生厌恶。我一直认为,只有那种针对所谓大众心理的研究的心理学,才算得上科学,因为它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比如所谓的从众行为。而针对个体的心理研究——诸如将某人成年后的某种行为,归结于其幼儿时期的某个事件留下的阴影——则只能用于个人的自省,或者心理患者主动寻求医师协助时。这种不可证伪的东西,往往就是玄学。而在生活、工作中随便将某种所谓效应套用到他人身上,去分析他人的某种行为习惯,是极其无礼和傻X的行为。

事实也是如此,热衷于说别人不接纳反馈的,恰恰自己就是那个完全听不进身边所有人的反馈的人;热衷于说别人归因谬误的人,恰恰自己就是那个体现归因谬误概念的最佳典范;热衷于劝别人自我接纳的人,恰恰自己最不能接纳他自己;自我标榜光明磊落的人,恰恰所行之事狗血不堪……

人,年少时真的应该多读书,成年后多增长见识。而不是年少不读书,成年后读到一些东西才如获至宝但见识却跟不上,看字面理解刻板乃至死板,肤浅乃至曲解,还要催人读书,徒增笑耳。

2018这一年,有幸和一些优秀的90后一起工作过,乃至在其中寻找到新的合伙人,算是弯路中不小的收获。

2018这一年,所做的项目,AT/VA 已经应发起人和主导者的要求(我仅技术参股),终止了;自己兴趣使然的项目 Project V,工作得很好,如同昨晚某小弟的评论:

2018的最后两个月,开启了回归之路——回归由自己来主导项目、回归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自己的节奏……

新年里,把产品做好,把项目推进好,希望可以让自己以及合伙人在正路上向前走得更从容~~

农码生涯 | 评论已关闭 | 3,287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550/
搞定 Inspire 中文版    @ 2018-12-20, 03:41

花了三天多时间,把 Inspire 多语言支持搞定,然后完成了中文版翻译以及网站。碎叫。

Inspire 灵感写作 | 评论已关闭 | 3,79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546/
奇葩见多了    @ 2018-12-17, 14:41

有些人自己生活质量跟狗屎一样,却因为能赚到点钱(不要问我为什么能赚到钱却活得跟狗屎一样,这正是奇葩的奇葩之所在),就蜜汁自信地膨胀到喜欢以一元的角度谈论、评价甚至指点别人的人生、生活和成就,对于这种管天管地管空气的瞎操心态度,我只想说:“要么增长点见识,要么就只管好自己”。

胡言乱语 | 4 个评论 | 3,903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