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过去 34.34%
《永恒的舞动》第一百一十七章    @ 2025-04-29, 02:14

永恒的舞动(Elegance in Timelessness)

作者:nicrosoft(农码生涯),同时在起点连载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这段代码我实在太熟悉了,所以之前你让我帮忙分析那十万行 Pascal 代码时,第一眼我就认出了自己的算法。”林毅指着屏幕上的代码,语气里带着一丝怀念,“说到这个‘分形张量压缩算法’,你可能不知道,我当年在 NNPas 项目花费了整整两年,其中一年多时间都在设计和完善这个压缩算法。你知道我为什么对这个算法如此看重吗?”

“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内存占用吗?毕竟是在 CPU 上运行模型,节省内存意味着可以用更多空间换取时间。”

林毅微笑:“那只是表面原因。我以前研究过很多关于信息论、复杂系统,甚至认知科学的东西,逐渐产生了一个猜想——或许,一切智能的本质,其实就是压缩。”

“在人工智能领域,压缩确实很重要。所谓的蒸馏、量化等技术,本质上也就是压缩。”林浩接话道。

“不仅仅是在数据层面,而是对模式、对关系、对本质规律的极致压缩和抽象。就比如,人类的思维、记忆,实质上是对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损压缩的过程。压缩的结果越极致,损耗越小,则被我们认为‘更聪明’。智能,或许就是极致压缩能力的表现。而这种压缩能力,最好的衡量尺度,可能就是信息论中的‘算法熵’。”

林浩在攻读硕士期间学习过算法信息论,他知道所谓“算法熵”,也就是“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它是描述一个对象所需的最短指令长度。比如说,一个简单重复的字符串“ABABABABABABABABABAB”,我们可以简洁地描述成“重复十次AB”;而对于同样长度的字符串“ABEFERKJTYNCQWSKMNOP”,则或许逐字描述就是最短的表达方式。

林毅继续说道:“我觉得,所有智能活动的本质,说到底其实都是在不断地追求‘算法熵’的最小化,这个过程就是——压缩。”

这一次,林浩没有接话。作为一名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这些年来他一直将“智能”视作一种技术使命,竭尽全力地通过理论、框架,以及优雅这样的实体去实现它。然而,此刻如父亲提到的那样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智能”的本质,却是他从未认真想过的。虽然父亲的猜想未必正确,但他不得不承认,这种看待智能本质的新视角,带给他的是犹如“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或许,自己始终太专注于技术实现,反而忽略了更加基础而本质的思考。

林毅接着说:“所以,当年我才花了大量时间去设计这个‘分形张量压缩算法’,希望它能够让 NNPas 更聪明,甚至涌现出一些更强大的能力。只是,可惜最后 NNPas 只能算是个半成品,更谈不上验证我的猜想了。”

父子间短暂地陷入了沉默,房间里只剩下空调发出的轻微嗡鸣声。林浩的视线依旧停留在屏幕上那些代码上,脑海中却渐渐将眼前的“分形张量压缩算法”与优雅联系了起来。毕竟,这些 Pascal 代码正是二雅加入到优雅的神经网络中的,而他也验证过,这些代码可能就是优雅产生自我意识的关键。

“我记得你后来跟我提过,这些代码似乎是你的一个人工智能程序生成的吧?”林毅打破了沉默。

“对,”林浩回过神来,点头道,“那是我开发的一个专门用于维护系统稳定的人工智能助手,她告诉我,她通过分析我电脑里那些 Delphi 项目的代码学习了 Pascal 语言。我电脑里的那些代码,就是大学期间从您这里拷贝过去的。”

“那就说得通了,你的那个人工智能程序通过我的代码学习了 Pascal ,然后还应用到了你的实际系统上。看来你老爸的代码还是有价值的啊,哈哈。”林毅有些得意,又好像有点欣慰。

林浩在想,是不是应该告诉父亲,自己所开发出的第一个真正具备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优雅,或许真就得益于他的压缩算法,甚至他关于智能本质的猜想,也有可能真就是对的。

但他随即又回忆起几天前,二雅在向自己解释优雅意识来源时出现的那段“啸叫声”,以及他试图用递归来给沈语熙解释这种啸叫声,便又踌躇起来。

智能、意识,这些表象的本质是压缩?是递归?抑或以上皆是?

此刻,这个问题就像伶仃洋上空那些积雨云,明明近在眼前,却无法触及。

小说《永恒的舞动》 | 没人评论 | 188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48/
《永恒的舞动》第一百一十六章    @ 2025-04-16, 02:22

永恒的舞动(Elegance in Timelessness)

作者:nicrosoft(农码生涯),同时在起点连载

第一百一十六章

满桌的菜香气四溢,虽然都是一些家常菜,却也称得上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陆雅婷不断地往沈语熙碗里夹菜,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语熙啊,喜欢就多吃点儿,千万别客气。”林毅则在一旁调侃道:“昨晚那臭小子突然跟我们说今天要带女朋友回家,我跟你阿姨刚开始还不信,以为他是瞎编来哄我们开心的呢。之前他从来没透露过自己交了女朋友呀。”

“我们确实刚在一起没多久。”沈语熙羞涩地接过话茬,脸颊微微发红。

林毅哈哈笑着继续说道:“难怪我们昨晚问这小子你的口味喜好、平时爱吃什么,他全都答不上来。我们两个还担心半天呢,就怕这些菜不合你的胃口,吃不惯。”

沈语熙赶紧乖巧懂事地答道:“不会的,谢谢叔叔阿姨,菜都很好吃。”

接着话题便转向了林浩的儿时趣事,林浩反倒成了桌上的“局外人”,无奈地任由父母轮番“揭短”。沈语熙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被逗得捂嘴偷笑,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为轻松愉快。

饭后,沈语熙主动站起身,帮忙收拾起碗筷。

“语熙,放着吧,你第一次来家里,哪有让你干活的道理。”陆雅婷赶忙阻止她,伸手想要接过她手中的碗。

“阿姨,您和叔叔忙了一上午做饭,这些我来就好了,”沈语熙微笑着坚持道,手上的动作丝毫没停,“在上海的时候,我和林浩就约定好了,他做饭,我洗碗。”

陆雅婷随即脸上浮现出一种“姑娘,你也太单纯了”的笑容:“他会做饭?最多就会做个荷包蛋烤肠三明治吧?”

“他还会煮方便面加蒜香扇贝。”实诚的沈语熙知无不言。

陆雅婷忍俊不禁,一边摇头一边笑着帮她收拾桌子:“你们年轻人平时工作忙,但身体最重要,吃饭可不能太敷衍。我看啊,我得督促浩浩学几个家常菜。”

很快,餐桌被收拾干净,两人并肩站在水池前,陆雅婷负责洗碗,沈语熙则接过碗来冲洗放好晾干,配合得默契而自然。

“语熙啊,你们刚刚在一起,正是热恋期,这个时候看对方满眼都是优点。”陆雅婷一边洗碗,一边笑着叮嘱,“但日子过得久了,难免会发现彼此的一些小毛病,长久的相处,靠的是磨合和彼此的包容。”

“嗯,我明白的,您放心,阿姨。”沈语熙轻声回应着,稍稍顿了顿,“其实,我跟林浩早就认识,我们初中的时候是同桌。”

“哦?原来还有这样的缘分呀?快,跟阿姨好好讲讲……”

另一边,林毅拉着林浩走进了自己的工作间。

林毅从不喜欢刺眼的亮光,因此窗上常年挂着一层薄纱窗帘,让窗外南国的阳光变得柔和。书桌上的电脑屏幕显示着 Free Pascal 的代码编辑器上,密密的 Pascal 代码安静地陪伴着一根闪烁着的光标。

林毅和儿子分别在两张转椅上坐下,他指着屏幕上的代码,转头望向儿子:“你上次发给我的那十万行 Pascal 代码,当时我跟你提过,里面有一部分让我感觉非常特别。那会儿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这几个月我抽空仔仔细细地分析了一遍。”

“哦?”林浩随即想起几个月前自己确实曾求助过父亲,“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

林毅笑着往椅背上一靠:“我从头说吧。还记得你高中一年级那年冬天吗?就是 2022 年底,ChatGPT 刚出来。”

“当然记得,”林浩认真听着,“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发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对,我还特意给你买了一张 4090 显卡。”林毅笑着点头,“当时看着你整天玩 Stable Diffusion 之类的模型,我发现这些模型的代码,几乎都是用 Python 这种脚本语言写的。你知道,作为老一辈的程序员,我是不太看得上这种弱类型的脚本语言的,我觉得 Delphi 和 Pascal 语言才是最优雅的。那时,我对人工智能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很想弄清楚基础的原理,于是我就从感知机、神经网络这些开始研究,接着自己用 Free Pascal 写了一个最简单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能识别手写的数字。”

“那您平时怎么一直跟我说,不懂人工智能呢?”林浩不解地看着父亲。

“谦虚嘛,哈哈。别打岔,听我说下去。”他微微坐直了身体,玩笑后又认真起来:“后来,你也知道的,美国对我们国家实施了高端 GPU 芯片的禁运政策,想拖慢我们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我当时就想,没有 GPU 的话,难道不能用编译型语言在 CPU 上做模型推理吗?”

“好像确实有人用 C++ 写过推理框架。”虽然那时林浩年纪还小,但作为专业人士,业界历史还是知晓一些的。

林毅点头称是:“对,就是那个 C++ 的推理框架启发了我。我觉得我也该用 Free Pascal 写一个属于自己的推理框架。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 NNPas。”

“NNPas?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框架呢?”林浩有些疑惑,毕竟但凡公开发表过的框架,他多少都会了解,至少也应该听过名字。

“因为我没公开发布过。”林毅解释道:“毕竟只是一个我个人兴趣驱动的项目,前前后后花了近两年时间才让它完整跑起来。不过,那个时候,国产的高性能 GPU 已经陆续推出并逐渐占据了主流市场,我这个小项目,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的商业价值了,所以后来就一直闲置在硬盘上了。”

林毅顿了顿,一股自豪感现于脸上:“你还别说,我当时还在 NNPas 项目中独创出一种‘分形张量压缩算法’,利用分形的数学特性,将模型的内存占用压缩到了原来的八分之一。”

“这么厉害的项目,不发布真可惜呀。”林浩觉得应该适时地为父亲提供一些情绪价值,“以后可别再跟我说您不懂人工智能了。”

林毅笑着摆了摆手:“也没什么可惜的,本来就是自己写着玩儿的东西。从那之后我就没再继续研究了,后来你在大学里搞的那些新东西,我就真的不懂了。但是——”林毅突然提高了声量。

“你上次发给我的那十万行 Pascal 代码里,居然包含了我这个分形张量压缩算法的代码,你说这是不是特别有意思?你看这里……”

小说《永恒的舞动》 | 没人评论 | 372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47/
长大快乐    @ 2025-04-01, 19:08

从此家里又多了一个成年人。

To Cola:不要彷徨,长大快乐!

可乐百事 | 没人评论 | 70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44/
GPT-4o image generation    @ 2025-04-01, 00:37

已经能在画图的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配出插画插入画中。除了个别中文字还有点问题,堪称完美。

软硬兼施 | 没人评论 | 798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41/
GPT-4o image generation    @ 2025-03-30, 20:53

11年前(2014年)1月,在无锡的君来湖滨饭店开会之余,随手在酒店的白纸上涂鸦了一幅记忆里的温馨时刻的画面,用当时的索尼手机拍下照片。现在,用 GPT4o 还原重修了这幅画,还可以用彩铅上色。

软硬兼施 | 没人评论 | 805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39/
东日三十周年    @ 2025-03-09, 21:18

十年前,写了《东日二十周年》,其中提到“十年前,写了《东日十周年专题》,转眼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转眼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也就是说,距离那个高一的午后,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东日”这个名字在今天对我来说,更类似一份“存档”——它依旧存在,却并不鲜活。在五年前重新加入李自然的公司开始做 Effie 时,就已经冻结了“东日”和 Inspire。此刻,东日软件的网站在我看来更像是这份“存档”的展示窗口,记录着最近二十年中的某些并不连续的阶段。

时间来到三十周年这个节点,当初年少热血时的期盼和憧憬,虽然远未成为现实,但现实其实也不算太糟糕。至少,我依然在做着我喜欢和热爱的事情,即使早已超过了许多人所说的程序员35岁职业寿命的界限。正如我将 Effie 视作 Inspire 的延续与升华一样,“东日”的内核其实也一直存在于我体内,从未离去或消散,而它的灵魂,则被我注入在了 Effie 之中,即便并非以“东日”之名。

大多数的人生不都是这样吗?

从一个起点出发,满怀憧憬地奔向心中最美的目的地。一路凭着心中所爱,向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前进,或经历一些坎坷,或走过一段弯路,或欣赏片刻美景。走过一段漫长旅程之后,你会发现脚下的道路或许并未通往最初的向往,但绝非歧途,也并不意味着遗忘了初心。

谨以此献给东日三十周年,献给那个不曾忘却的曾经的热血——开发软件,实现可能。

东日软件 | 没人评论 | 1,023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34/
AI 自由    @ 2025-02-23, 21:52

曾经最害怕的,是失去“Google 自由”,如今变成了最害怕失去“AI 自由”。DeepSeek 很好,但并非万能,可以自由选择所有的 AI 应该成为未来的“天赋人权”。

胡言乱语 | 没人评论 | 1,216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30/
沈语熙给大家拜年    @ 2025-01-28, 22:54
软硬兼施 | 评论已关闭 | 1,513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21/
2024 老    @ 2025-01-01, 15:18

按惯例,在此跨年之际,我应该写一篇年志。然而,几次动键盘写了一段,却又删了。此时此刻,周身弥漫着一种无力感,明明几乎所有人都在喊着辞旧迎新。甚至在试图回忆整理 2024 这一年做了些什么的时候,都懒得再去 git 库查一下记录了。突然就觉得,列出个 1、2、3 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看过一个研究,说人的衰老不是线性的,而是在某几个年龄节点断崖式的,其中一个是44岁。但在我身上,似乎 2024 年,46 岁才是这个节点。往年头上冒出的白发,不会同时超过三根,而 2024 年却有了近十根,感觉拔不完了,便不拔了。

除了多冒出来的白发,衰老更多地体现在对事物把控上的无力感。无奈接受了很多现实的荒诞,没有了如年轻时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虽然依旧对喜欢的事情保持热情去做,却不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反馈从来就不是这个世界的法则,不公才是常态。看着这些“领悟”,自己都能感受出其中的“老态龙钟”。

所以,根本就不会想去打开 git 库查自己一年里做了些什么了,但记得这一年伴随着很多的焦虑。简单回想一下这一年的时光吧。春天的时候,小区开始做“美丽家园”改造,搭了脚手架刷新外墙面,做了平改坡。因为身处顶楼,平改坡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夏天,和老婆孩子去/回了一趟珠海,这也是我在老妈中风近六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上海。秋天,可乐高三了。冬天,小区的改造继续,因为涉及更换下水管道,小区道路被挖得面目全非,尘土漫天。还有,12月底又感冒了,就像去年此时此刻。

当然,即便衰老是断崖式的,也并非一个节点就能一蹴而就的。真正的衰老还有更多节点。所以,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2025年,我会先把《永恒的舞动》小说完结。已经近 22 万字了,但 2024 年只写了 8 万字,进度比原计划确实有些落后了。最初开始写作这部小说,是为了实际研究和体验 AI 的能力边界,但真正开始后,写作过程很快完全转变为自己的创作。虽然在小说写作方面我是完全的新手,有一些想法却也必然是稚嫩。但既然开始了,便也会尽力写到一个自认为精彩的高潮结局。这件事,应该是目前我唯一稍微有些掌控力的事情。无论实际水准如何,无论喜欢它的人有多少,对任何一个项目善始善终总是我最希望能达到的目标。

2024年,我时常会做一种思考,或者称之为想象体验。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也是衰老的一种迹象——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已经到达了生命旅程中后半段的一个节点。假设 20年前,当时年轻的自己设想过未来某一天到达这个节点时,回望 20 年前的自己,会感受到时间流逝如瞬间,曾经想象中遥远的那一天就已经是“现在”了。由此推向未来,20年后真正老年的自己,回望此时此刻,想起当时(也就是当下)在想象 20 年后自己已经到了老年,甚至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回望今天,感受到同样的“当时看此刻似乎还很遥远,但现在真的到了这一刻”的体验。

某一天,当你睁开眼,那个节点已然是当下。一切恍如一梦。

农码生涯 | 1 个评论 | 4,557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20/
崇明岛    @ 2024-11-06, 01:10

周日再次和朋友出游,去崇明岛看了日落。赫然发现,上一次一起出游已经是一年前了。

《女神》

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我见到的每一个平凡瞬间,在我眼中你都是女神。

《暮湾》

游山玩水 | 评论已关闭 | 2,324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