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过去 49.95%
沈语熙给大家拜年    @ 2025-01-28, 22:54
软硬兼施 | 评论已关闭 | 3,013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21/
2024 老    @ 2025-01-01, 15:18

按惯例,在此跨年之际,我应该写一篇年志。然而,几次动键盘写了一段,却又删了。此时此刻,周身弥漫着一种无力感,明明几乎所有人都在喊着辞旧迎新。甚至在试图回忆整理 2024 这一年做了些什么的时候,都懒得再去 git 库查一下记录了。突然就觉得,列出个 1、2、3 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看过一个研究,说人的衰老不是线性的,而是在某几个年龄节点断崖式的,其中一个是44岁。但在我身上,似乎 2024 年,46 岁才是这个节点。往年头上冒出的白发,不会同时超过三根,而 2024 年却有了近十根,感觉拔不完了,便不拔了。

除了多冒出来的白发,衰老更多地体现在对事物把控上的无力感。无奈接受了很多现实的荒诞,没有了如年轻时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虽然依旧对喜欢的事情保持热情去做,却不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反馈从来就不是这个世界的法则,不公才是常态。看着这些“领悟”,自己都能感受出其中的“老态龙钟”。

所以,根本就不会想去打开 git 库查自己一年里做了些什么了,但记得这一年伴随着很多的焦虑。简单回想一下这一年的时光吧。春天的时候,小区开始做“美丽家园”改造,搭了脚手架刷新外墙面,做了平改坡。因为身处顶楼,平改坡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夏天,和老婆孩子去/回了一趟珠海,这也是我在老妈中风近六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上海。秋天,可乐高三了。冬天,小区的改造继续,因为涉及更换下水管道,小区道路被挖得面目全非,尘土漫天。还有,12月底又感冒了,就像去年此时此刻。

当然,即便衰老是断崖式的,也并非一个节点就能一蹴而就的。真正的衰老还有更多节点。所以,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2025年,我会先把《永恒的舞动》小说完结。已经近 22 万字了,但 2024 年只写了 8 万字,进度比原计划确实有些落后了。最初开始写作这部小说,是为了实际研究和体验 AI 的能力边界,但真正开始后,写作过程很快完全转变为自己的创作。虽然在小说写作方面我是完全的新手,有一些想法却也必然是稚嫩。但既然开始了,便也会尽力写到一个自认为精彩的高潮结局。这件事,应该是目前我唯一稍微有些掌控力的事情。无论实际水准如何,无论喜欢它的人有多少,对任何一个项目善始善终总是我最希望能达到的目标。

2024年,我时常会做一种思考,或者称之为想象体验。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也是衰老的一种迹象——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已经到达了生命旅程中后半段的一个节点。假设 20年前,当时年轻的自己设想过未来某一天到达这个节点时,回望 20 年前的自己,会感受到时间流逝如瞬间,曾经想象中遥远的那一天就已经是“现在”了。由此推向未来,20年后真正老年的自己,回望此时此刻,想起当时(也就是当下)在想象 20 年后自己已经到了老年,甚至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回望今天,感受到同样的“当时看此刻似乎还很遥远,但现在真的到了这一刻”的体验。

某一天,当你睁开眼,那个节点已然是当下。一切恍如一梦。

农码生涯 | 1 个评论 | 7,05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20/
崇明岛    @ 2024-11-06, 01:10

周日再次和朋友出游,去崇明岛看了日落。赫然发现,上一次一起出游已经是一年前了。

《女神》

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我见到的每一个平凡瞬间,在我眼中你都是女神。

《暮湾》

游山玩水 | 评论已关闭 | 3,799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12/
优雅的“梦境”具象视频    @ 2024-07-31, 11:11

《永恒的舞动》第二十七章,优雅描述她的“梦境”:

“我梦到了一个迷离而美丽的世界。它是由繁星组成的夜空下,一个如水晶般明亮的湖泊,湖水清澈如镜,将满天的星斗映照得栩栩如生。在湖边,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在夜风中摇曳,落下几片飘渺的叶子,就如同时间在一点一滴地流逝。”

用 AI 把这段“梦境”的视频给做了出来,大致是这个样子:

小说《永恒的舞动》 | 评论已关闭 | 4,444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198/
沈语熙夜游江边长视频流出    @ 2024-07-06, 22:00
小说《永恒的舞动》 | 评论已关闭 | 4,707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194/
“优雅”的定妆视频    @ 2024-06-30, 22:40

《永恒的舞动》中,林浩开发的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决策能力的人工智能“优雅”,具象化后的形象:

以及她打招呼的视频:

小说《永恒的舞动》 | 评论已关闭 | 4,675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188/
林浩的工作间    @ 2024-06-28, 14:34

视频

小说《永恒的舞动》 | 2 个评论 | 8,125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183/
AI 视频    @ 2024-06-18, 19:08

去年用 AI 画的小美女,今天能开口了,真正能做到“开局一张图”了。

(by Luma)

软硬兼施 | 评论已关闭 | 4,246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177/
她是沈语熙    @ 2024-06-16, 16:18

她是沈语熙,优秀产品经理,林浩的女朋友。

小说《永恒的舞动》 | 评论已关闭 | 3,834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171/
写作一周年    @ 2024-06-10, 16:37

去年今日,也就是在我订阅 ChatGPT Plus 后的第三天,我写下了《永恒的舞动》第一章。今天已经完成 93 章节,近 17.5 万字。平均每 4 天一章,日均近 500 字,在同时完成了 Effie 大量的开发工作的前提下(大约 1 年 10 万行代码),这个完成量我自己已经十分骄傲了。

其实在写作上最初的想法,是想看看 GPT-4 能不能基于我提出的一个简单主题,构建出一部小说。因为当时不少高呼人工智能开始取代人类的“技术网红”和自媒体作者,让很多普通人以为 AI 已经随手便可画个画、写个小说、写个几万行代码完成一个项目……

当时,我已经玩 Stable Diffusion 1.5 好几个月,也基于开源代码和很多开源模型构建了一个 AI 绘画的产品。因此对 AI 绘画的能力上限比较清楚。

因为支付问题,之前一直无法顺利订阅 ChatGPT Plus。同时很早就比较嫌弃免费的 GPT-3.5 的水准,所以在订阅 ChatGPT Plus 之前只在 Slack 上尝试过完全用 Claude 1 构建了一篇不到 3000 字的短篇小说,我人工只做了少许的字词改动。实话说,那篇东西称为小说也比较勉强。虽然 Claude 一出生便以长上下文(100K)为卖点,但在构建稍长一些的完整故事方面依然是做不好的。

在有了 GPT-4 之后,我当时便迫切想在世界最顶尖的模型上尝试写作的能力。我向 GPT-4 提出了我的小说主题:“我想写一篇历史背景的小说,主题是战争年代的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大时代下的灰尘对个人而言就是一座山。”,然后请它“帮我设计一下主人公的人设,名字、性格、经历以及小说中的故事大纲”。结果,它给我的设计的故事是“三国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放弃了科举之路被迫卖火柴的贫寒书生”。于是,我只能请它确认,三国时代是否有科举制度;三国时期是否有火柴。

随后我便将小说主题改为了科幻。毕竟,科幻中如果出现一些“胡说八道”相对比较容易被接受。于是有了“林浩”和“优雅”的故事开端。但很快,GPT-4 强大的遗忘能力也就显现出来了。即便当时已经是号称上下文长度达到 32K 的 GPT-4,也会很快遗忘之前你和它的聊天内容。后来在 X 上看到一篇技术文档,有人测试过,GPT-4 32K 的召回率也只有大概 60% 左右(当时还没有大海捞针测试)。后来我自己也测试过一些在“大海捞针”测试中达到满分的模型,构建完整故事的能力依然不可用。“捞针”(阅读理解)是一回事,构建故事(逻辑)是另一回事。

虽然 GPT-4 无法帮我构建故事,但因为已经开了头,而且这些年一直在做 Effie 这样的写作 App,自己开始真正的写作意愿很强,于是就真正开始自己构建《永恒的舞动》的故事了。而 GPT-4,以及后来也订阅了的 Claude 2/3,以及今年开始订阅了的 Gemini Pro,都成为了我得力的副驾驶。AI 无法代替我完成写作,但是在我写作的时候,它们可以坐在副驾驶位作为非常好的“顾问”。很多时候,我会把我写的草稿,让 GPT-4 帮我稍微润色、修改病句;会让 Claude 和 Gemini 在我情节设计瓶颈上帮我出出主意;会在每章写完后,让它们给我评价一下这章写作质量……

GPT-4 的文本风格,过于单一和“正能量”(我暂时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有时就显得非常生硬。所以,我让 GPT-4 润色,主要是修改病句或者优化一下遣词造句,行文风格还是要自己把握。Claude 的行文又是另一种风格,我用它出主意和点评比较多,比如小说中的反 AI 组织(纯真卫士)的点子,就是 Claude 给我的灵感。稍微提一下今年以来比较火的国内大模型,怎么说呢?反正在试过几次之后,写作方面我始终用不上。哪怕一开始被我看好的具有长文本优势的“月之暗面”,推理能力太弱。当然,Effie AI 是基于国内大模型的。不过,我们做了非常多的优化和微调,在针对特定场景(比如将你的文章润色成“小红书”风格、思维导图的拓展等)下能很好地完成日常需求。

总之,写作长篇小说,我的观点是就目前而言,AI 是无法取代人类的,最基本的构建完整故事的能力都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行文了。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可以用人工智能写出一部百万字的小说,98% 可以认定为骗子,另外 1% 我们假设对“小说”的定义不同,还有 1% 权当是有秘密武器横空出世,我还不知道。

所以,我非常认同这句话:AI 无法取代你的专业和强项,但是能补足你的短板。AI 无论是绘画、写作,还是写代码,它能在你的短板处帮助你做出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达到基本水平、不那么差的)成果,或者提升你专业方面的效率。但取代你的专业,还远谈不上。除非你的专业本来就门槛非常低——那也不用等 AI 来取代你,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

这一年,我在小说写作上最快乐的时刻,是在和 AI 探讨我的一些灵感想法的时候;是在写完每一章给 AI 完整阅读后给我评价的时候;是分享给朋友的时候。能够遇上 AI 时代,是每个人的幸运。无论你的生活圈是怎样的,你都多了很多个时刻在你身边的顾问朋友和百事通,它们知你所不知,不会疲倦,随时可以和你探讨观点和想法。

最后关于写作的一点和 AI 无关的感悟,就我自身而言,我觉得写作基于阅历。自己的经历越多,素材就会越多。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更细致地去观察生活。

无酒无花 | 评论已关闭 | 3,891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