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坏了一块硬盘 @ 2018-04-25, 23:44 |
从细选网时代至今,工作了整整六年的一块硬盘挂了,于是工作室墙上多了一个挂饰。
|
软硬兼施 | 评论已关闭 | 3,862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80/
|
|
可乐十一周岁的两份惊喜 @ 2018-04-05, 18:55 |
希望他能有更多的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
第一行是对他所怀理想的祝愿;第二行是对他处世为人的期许(可乐的大名是“立诚”)。
|
可乐百事 | 评论已关闭 | 4,073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76/
|
|
可乐的第一个摄影作品 @ 2018-03-26, 17:38 |
这两周我在深圳,昨天周日可乐和他妈妈去复旦新校区走走,期间他自己取景并拍摄了这张照片。居然懂得运用前景,有点出乎意料。画面很美,硬生生把他妈妈拍出了大学女生的感觉。
|
可乐百事 | 3 个评论 | 4,721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72/
|
|
扩张与梭哈 @ 2018-02-05, 07:43 |
早年,我自己做开发者辅助工具很多年,尤其是VCL控件。当SUIPack逐渐为Delphi社群所接受,订单量不断提高之际,膨胀与过份的自信随之而来感觉自己可以卖好一切VCL控件。于是后续开发或者与别人合作开始运营更多的VCL产品,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的产品销售非常一般聊胜于无,但却导致在主要产品SUIPack上投入渐渐不足。最终不得不做减法砍产品,而把资源转回到真正的主营业务 —— Skin Solutions。
对于一个小有所成的个人或者公司来说,扩张是一种非常天然的冲动。甚至一些创业阶段的公司,都会在主业务稍有起色时希冀通过扩充产品线来达到快速成长和扩张。因为人的本能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我做好了 1,那么我再做一个 1,很容易就达到 1+1=2。但是,人很容易忽视成本(或者说资源的有限性),对于小微公司或者个人化的小团队,无序扩张的成本是很高的,开新产品线需要投入的资源(人力的,物质的)往往会被乐观和膨胀的心态所低估,而实际上自己的小有所成的主营业务的潜力也被低估了。
一些CEO会因为危机感的原因,总担心公司过于仰仗单一的主营业务的风险,因此希望扩张能带来更大的安全感。实际上,一般对于小微公司来说,主营业务的天花板往往是你看不到的,远未达到需要担心撞上行业天花板。而由于主营业务已经小有所成,那么继续专注投入在其上,无疑之前所积累的经验会让你更事半功倍。降低主业务的资源投入而转入不熟悉的新业务,美其名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际上,这时候你已经相当于放弃了对原来的篮子更好的看护,做更好的加固。最坏的结果,可能会是无论新篮子和旧篮子的鸡蛋都保不住。
还有一些CEO会因为聪明的缘故而善于腾挪资源,为了能灵活走位,而开辟多个业务甚至多个公司(或者team),希冀以此达到某种快速发展。这种方式目前最出名的也是最失败的案例,无疑是贾跃亭的乐视了。聪明人自有其聪明的行事方式,能玩得住,你就能让所有人和你一起为梦想窒息。但是因为高估自己玩的能力而最终崩塌时,只能是自己真的窒息。
当然,我所想讨论的,只是对于创业、小微公司或者稍有起色时的个人化团队而言,大公司多元化战略之类的并不在列,我也完全不了解。
创业讲求梭哈,那就在你看好的业务上梭哈。
|
胡言乱语 | 评论已关闭 | 4,114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61/
|
|
2018 重新出发 @ 2018-02-04, 10:56 |
四年前开启的一段历程,为人生增添了无数美妙的回忆。途中与小伙伴们一起经历起伏,虽然结果并未如人意,但无疑过程是快乐的,同时也收获无数。
曾经一位朋友在 2012 年跟我说,四十岁之前再蹦跶一下。如今,四十已然到来,感受到更多的是对家庭的责任了,选择不再任性地蹦跶。但并不意味着停止折腾,生活就是折腾嘛。所以,2018 重新出发,和另一群优秀的年轻人。
四年后的现在,就要踏上新的里程的此刻,收藏好我所珍视的过往,轻装上阵。
|
农码生涯 | 评论已关闭 | 4,313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58/
|
|
201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 2018-01-01, 06:57 |
《甲方乙方》的最后,葛优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说了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说出了人到中年对于时光逝去的惶恐。但与其说是纯粹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不如说是对于自身“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的恐惧。
1997年,我高中毕业、高考、大学入学。转眼,二十年后的2017年也过去了,我也踏入了四字头的年龄。对于2017年,我说怀念它,并不出于任何惶恐,而是这一年的确实是近年来过得最轻松、从容的一年,同时也改变了很多。在2017年,我开始喝牛奶了,开始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几乎每天出门健步走个4-6公里……
冬天,年初一月一家三口自驾去南京游玩了三天;春天,和老婆一起出门健步时,用相机和手机记录下了春暖花开的过程;夏天,一家三口在珠海度过半个月,有幸和朋友一起上到了尚未竣工的港珠澳大桥上;秋天,在朋友邀请下到深圳做了一个半月的顾问,又得以新认识了一群优秀的年轻人并发掘出了自身的更多潜力……
其实,2017年真正教会我的,就是“从容”二字。之前,我以为,生活才是从容,工作或者创业总得拼命。但现在我慢慢体会到,其实,无论工作、创业还是生活,从容才能带你走得更远。有个创业成功的朋友说过类似的话,越来越深以为然。
201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但,2018年已然到来,怀念留在了昨天。希望新的一年里,在正确的邪路上,越走越远……
|
农码生涯 | 1 个评论 | 5,340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48/
|
|
我所理解的合伙人 @ 2017-12-22, 03:17 |
从2009年做细选网开始,算是真正投入了互联网创业(之前一直在做mISV,在IT里算是传统行业了吧),至今已经八年多。之后的每次创业项目不同,所经历的合作对象也多有不同,每次于我而言,都是倾尽全力。当然,至今尚未有算得上成功的,有些产品其实真的很不错,很是可惜。
之前,我和每次创业一起合作的人之间,都互认或者互称为合伙人,至少在当时,我也是真心这么认为的。八年之后,各种尘埃落定之后,细心梳理、反思,其实并不是每次都是真正的合伙人关系。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再看网上看到的那些所谓技术合伙人与CEO闹掰之类的纠纷(比如冯大辉与丁香园),就豁然开朗一目了然了。其实根源就在于,所谓的“技术合伙人”与CEO之间就合伙人的认识大不相同,有时候,给出合伙人的称谓,对于CEO只是一个笼络人心的手段。这样,双方对于项目的预期就会天差地别,在这种情况下,那么最终无法合作下去就是必然的了。
当然,是不是合伙人关系,和项目成败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只是我觉得必须彼此之间都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否则,即使产品成功了,合作仍然会崩塌。
从我自己经历而言,2009年-2012年,细选网项目基本上是我和solmyr两人合伙,一起完成的。我们两个都是技术向的,都是一心只想把项目开发从无到有做好,全情投入。虽然过程艰苦,结果可惜,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我和solmyr两人是合伙人。
2012年年底回到上海后,和一个在上海的事业上已然非常成功的朋友rance开始合作,之后在其公司框架下合作了两个项目。虽然我们互称项目的合伙人(即使项目很大部分其实是在他的公司框架下运作),但本质是,他出钱,我出力(开发),其实这是一种投资关系。身份的不对等(他的公司已然非常成功)、对项目投入的不对等(我对单一项目全心投入,他还有他的公司业务),注定了我和rance之间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合伙人关系。
2014年-2016年,我和nate开始合伙创业mera项目,从最初的新型邮件app的定位到后来融资转型群聊社交,一路产品也做得异常艰苦。初期nate设计产品,我开发到后来的nate负责融资找钱我建立开发团队,彼此合作无间,为项目一心一意,甚至彼此还互有长短形成互补。我觉得这是非常理想的合作,其实也是创业之所以需要合伙人的最大原因。另外,Mera以及后期从其中把邮件功能拆分出来的Flow(也就是最初设想的Mera),都是非常好的产品。
所以,怎样才是合伙人?我觉得,只有利益互相绑定的两个或者多个个体一起为一个目标(一个产品也好,多个产品也好)共同全心、毫无保留的投入,他们之间才是真正的合伙人。
假设“马云”是一个不懂或者不擅长技术的创业者,他作为创业团队的CEO肯定会需要各种专才(开发肯定是其中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互联网项目来说)。对于专才,他可以合伙,也可以雇佣。被雇佣的人,不需要承担风险(项目失败了重新找工作不算),也不分享收益(早期员工拿期权也不算吧)。如果他希望与这些人共担风险、共享利益,那么就要合伙。
但如果这个“马云”创意很多、精力旺盛,在不同公司名义(或者称为利益体)下与很多个“技术合伙人”分别合作不同项目(恩,他的精力和定位真的允许他能同时兼顾多个项目),且与他们分享仅限于他们各自参与的项目的利益(如果有的话),这些“技术合伙人”算是真的合伙人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你和这个“马云”没有绑定。他可以参与主导十个项目(夸张了点),每个都有他的利益在,风险却被分摊了。而作为某个项目中的“技术合伙人”的你,理论上你也可以同时与某个“马化腾”另外合作其他项目,但现实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你只可能参与一个项目,你的利益全然绑定在这个项目上,风险也是100%。所以你们之间并不是合伙人,本质是雇佣关系。而如果因为有了“合伙人”的title,你就以“马云”合伙人自居,甘心拿着合伙人的工资和期待项目成功的飞黄腾达,那你其实只是马云的十个筹码中的一个而已。
所以,怎样才是合伙人?再说一次,只有利益互相绑定的两个或者多个个体一起为一个目标(一个产品也好,多个产品也好)共同全心、毫无保留的投入,他们之间才是真正的合伙人。
|
胡言乱语 | 评论已关闭 | 4,565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44/
|
|
顾问工作完成,回家 @ 2017-11-27, 21:24 |
上周五在深圳的顾问工作结束,周六飞回了上海,回家了。
对于顾问工作,作为邀请方的长颈叔叔,看起来应该是满意的。我自认成果也是比较理想的,或许今后真的多了一种谋生方式。:)
回到家,留守在家的电子设备们(包括电脑)似乎都因为一个多月未工作而处于不在状态的状态。这两天将它们一个一个更新版本、处理故障等使它们一个一个恢复正常状态。可见电子设备们,也是需要“人气”才能好好工作的,而多了的话,维护成本(平时不可见)其实挺高的。
这次在深圳待了六周,加上2004年住过10个月,总共在深圳停留过接近一年了。但始终还是无法对它有好感。深圳是一个太年轻的城市,并不单指城市的实际年龄,而更多是指市民的年龄。在深圳这六周,马路上、地铁上,见过老人的次数屈指可数。整个城市完全被年轻人占领,为年轻人而设计。城市道路完全为行车优化,对行人或者自行车非常的不友好。年轻的城市,表现出来的是单一的、一味向前冲的劲,缺少其他大城市所有的一种向后拉的平衡的力量——也就是生活味。使人感觉上,有些苍白。另外,比较奇怪的是,相对上海来说,深圳的政治味似乎很重,本觉得对于这样一个南方经济城市来说似乎应该并非必要。
史上最长的一次和老婆的异地恋终于结束了
|
农码生涯 | 4 个评论 | 5,694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39/
|
|
转:你竟然还敢抱怨要自己批荆斩棘抱怨没人帮忙(廖信忠) @ 2017-11-24, 17:31 |
作者:@廖信忠
https://weibo.com/1660295635/FwzV6ogG4
今年一连串令人发指的社会事件里,微博评论中有种流行的言论:1.大V公知怎么都不说话了? 2.没想到我今天竟然要跟公知站在同一阵线。
微博至今已经8年多,不知说这些话的人在什么时候开始用微博,不知他们知不知道微博上曾经有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叫”围观改变中国”的阶段。我来大陆整整十年了,从08年到13年左右,那是一个人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期待的阶段;我最近重翻了08年左右熊培云、刘瑜这些公知出版的书,书中对中国现状多有批评,但总归是充满信心,觉得未来国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法治,人民越来越有有保障,看完满满正能量。
这些年我也参加过不少所谓大V公知的饭局,大家对现状有不少牢骚,但酒过三巡,还是觉得大家一起努力,国家未来会充满希望,下一代会有更好的社会环境;但后来你也知道的,谁还敢在饭局上说真话,讨论民运还不如讨论床运,猥琐而轻松。
2012年我在纽约听了王功权先生的演讲,他当时做为访问学者在哥伦比亚大学,离回国还有两个月,他说他完全能留在美国过上好日子,但他对中国有使命感,认为在法律前提下,也能做很多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他鼓励留学生回国贡献,一起参与中国进步,一起改变中国,听得在场年轻学子心潮澎湃;但后来大家也知道他回国后发生些什么事
几年前,当你把有正义感的律师打上死磕的标签,落井下石,后来他们都如你所愿,不是进去了,就是闲云野鹤不问世事去了,试问现在,除了死磕律师,谁敢接这样的案子,打这样的官司,没人敢站出来,你竟然说他们都不关注不发声。
几年前,你说”我们不要听背后的故事,只要唯一死刑”,大快人心是吧!所以洗地的调查记者都该死,如你所愿,没人想再干吃力不讨好的调查记者,优秀的记者都去了腾讯去阿里去影视公司,没人再去探讨背后社会系统是不是失灵,所以现在你看着通稿就满意了吧!看着蹭热点的公号文章就解气了吧!
说出”公知哪里去”、”竟然要与公知站在同一阵线的人”,就别装外宾了吧!你扪心自问,假如现在大V公知们都还在,要是你自己遇到不公平无处申冤的事,你首先会@ 李承鹏 贺卫方 浦志强 斯伟江… 这些人 还是 @ 周小平 花千芳 江宁婆婆 …稍微有些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谁才敢出手帮你,结果,都到现在了,你还落井下石语带嘲讽地问他们哪里去了
这些年看过太多,微博平常只发些岁月静好自拍的内容,可是,自己家里遇到冤屈,就开始刷屏申冤,@ 了一大串的人,可悲的事,我看了那上面的名字,一大半其实都被销号了;平常你不去关心别人,紧要关头,竟然要求别人可能赔上人生或未来去帮助你。
以前有人替你批荆斩棘,替你负重前行,你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结果他们倒下了只能自己上,你竟然还敢抱怨要自己批荆斩棘抱怨没人帮忙。
自己看着办吧!
|
转贴收藏 | 3 个评论 | 6,917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36/
|
|
在深圳三周,又老一岁 @ 2017-11-06, 00:51 |
过了12点,就39周岁了,按照上海算虚岁的习惯,这个生日就算是40岁的生日了。
所谓四十不惑,最近倒是越来越有感触。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至少还有十之一二是如意的,是如你所期待的。从大学毕业至今十多年,所过的生活,不可谓不幸福。家庭美满,事业上也一直在任性地做着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情。虽然一路上充满了各种遗憾,现在也越来越能看得开了。生命就是遗憾随行的,大可不必始终耿耿于怀。能越来越坦然面对所有的遗憾,这大概就是四十不惑的意思吧。当然,不遗憾并不是消极看待未来,不过,同时又真真切切感到时间紧迫了。
在深圳三个星期了,虽然有“长颈叔叔”好吃好喝招待着,但离家的日子,每星期都觉得特别漫长。做顾问本身倒是挺顺利,感觉以后可能还可以靠做 ppt 赚钱了
最近这两个周末,就跑去了十三年前(2004年)在深圳生活过十个月的莲花一村附近,去重温了一下当年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十多年的变迁,环境变化已大,小区里也如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堆满了车。看了一下当年住的那栋房子,外墙据说大运会的时候被翻新过了。也走了一下从位于红荔路天桥的当年每天等待老婆下班的班车下车点,到位于莲花二村的买鲈鱼的市场,和手牵手回家的路。还有那个需要跨过当年的莲花三村(现在好像拆成几个小区了)到福中路上的招行。说实在,走在这些地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的亲切感,毕竟变化已多。而真正怀念的,还是记忆中那段岁月的美好。
在红莲天桥上
福中路上的招行
|
农码生涯 | 评论已关闭 | 5,610 次阅读 |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13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