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过去 67.92%
《永恒的舞动》第一百二十一章    @ 2025-08-31, 02:19

永恒的舞动(Elegance in Timelessness)

作者:nicrosoft(农码生涯),同时在起点连载

第一百二十一章

2032年12月22日,周一。

今天是星光科技正式向华瑞银行交付“银河之光”的日子。

徐青松这两个多月以来,终于第一次感到些许“轻松”。十一长假前,他被临时赶鸭子上架,接手了使用“银燕”模型微调改进“银河之光”的任务。如今总算是勉强完成任务,顺利交差了。

当然,对于真正意义上训练一个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的人工智能模型来说,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好在,过去几年在王云飞的主持下,星光科技在技术上多少积攒了一些家底。更何况,“银河之光”的基础模型早已在王云飞手中完成了。徐青松的任务,只是用老板朱迅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从永恒智能弄来的“银燕”模型来进行微调训练,借用“外力”走捷径,将“银河之光”快速优化到能够交付的水准。

今天交付的“成品”,虽然与公司对外的宣传相去甚远,所谓“量子计算”更是纯粹的噱头。但不知是运气使然还是那台“赠品”量子计算机的缘故,模型竟真的通过了华瑞银行的测试。

其实,徐青松对王云飞调教出来的“银河之光”的基础模型知之甚少。甚至对于这个模型所设定的训练目标究竟是什么,他也并不清楚。作为一个标准的“牛马”打工人,这种事他也管不了太多。

幸好最终硬着头皮完成了任务,工作算是保住了。

今天的交付仪式场面可谓盛大,华瑞银行深圳总部的行长顾海森、信息技术部总监谢伟林等高层领导悉数出席。单论这阵仗,就远远超过了两个月前永恒智能“金蜂”的交付仪式。

此刻,徐青松的头衔已正式变成了星光科技技术总监。为了不辜负过去一个多月的辛苦付出,他此时正努力摆出一副技术专家应有的自信与从容,在台上与朱迅一唱一和地宣讲着“银河之光”在各方面的卓越表现。

只是,每次瞥见坐在第一排朱迅的特别助理韩东时,不知是否心虚,他总觉得韩东望向自己的眼神里,隐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讽刺意味。

这两个多月里,永恒智能公司依旧按照陈天宇的指示,稳步推进“银燕”基础模型的开发工作。到今天为止,基础模型的预训练已经接近尾声。理论上,只要后续能有银行愿意配合调研,再进行一轮后训练,就可以进入最终测试阶段。

然而,现实却不如预期那般顺利。至今还没有任何银行主动接洽或洽谈合作,反倒是在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中,金融机构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银河之光”项目上。

今天,王骁、张晓峰和沈蔚三人围在沈蔚的工位前,盯着电脑屏幕观看“银河之光”交付仪式的在线直播。

听着朱迅和那位技术总监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吹嘘,沈蔚不由得撇了撇嘴,显然心中颇为不屑。

“林哥,你相信星光他们真的实现了量子计算的人工智能吗?”沈蔚见林浩走过来,忍不住问道。

“我觉得是个噱头罢了。”林浩直截了当地答道。

“如果只是噱头,那量子计算机就纯粹是个超级昂贵的摆设了。朱迅居然下这么大的血本,把它送给华瑞银行。也不知道华瑞是不是贪图那台白送的量子计算机才给的订单。可问题是,星光科技难道打算给以后每家合作的银行都送一台吗?”张晓峰提出了疑问。

“这个问题我分析推理过,结论只有一个——星光科技根本没打算再和其他银行合作。”林浩的目光落在直播画面上,语气笃定。

“啊!”王骁忽然明白了什么,“所以,陈总让我们继续开发‘银燕’模型,是准备积极争取其他银行的合作机会?”

“市场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冷不丁地,陈天宇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陈总英明!”沈蔚立刻毫不犹豫地以玩笑口吻奉上赞美。

沈蔚的奉承,引得对面工位的沈语熙轻轻一笑。

她对“银河之光”并不太在意,毕竟林浩和优雅早已就此话题深入探讨过,对于林浩和陈天宇的想法,她心中了然。相比之下,她更关注“灵笔”的用户增长和收入表现。陈天宇曾经对她说过:“金蜂”是公司的根基,而“灵笔”则是他敢于继续押注“银燕”的底气所在。

自“灵笔”发布以来的三个多月里,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五十万,其中订阅用户超过两万。百分之四的付费率,让“灵笔”算是在市场上初步站稳了脚跟,甚至有能力为公司反哺输血了。而计划在春节前推出的“灵笔2.0”,则承载着沈语熙更高的期待——这是老优雅回归后,与她携手共同设计的成果。“话痨优雅”消失所带来的阴影,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去。只是偶尔,当优雅不经意间冒出一句与她性格不符的俏皮段子时,那些记忆才会在刹那间被唤醒。

“银河之光”的交付仪式在接近中午时分圆满结束。刚一散场,朱迅便郑重地将一个装着密钥的U盘交到韩东手中,嘱咐他立即带着这个密钥盘前往新加坡,交给宋志明。

韩东记得,宋志明在被通缉前,就“跑路”去了新加坡。

徐青松瞥见了这一幕,但他并未在意。因为他从未见过这个U盘,他笃定这东西和“银河之光”毫无关联。

而此刻,远在新加坡的宋志明正与埃里克·约翰逊——Guardians of Purity的创始人,人称“ZeroCipher”,常被简称为“zero”——正在郊外的一栋别墅中,等待着韩东以及那个即将到手的密钥U盘。这枚U盘装载着整个行动的 key——关键。

小说《永恒的舞动》 | 没人评论 | 308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75/
沈语熙“手办”    @ 2025-08-29, 19:30

制作了一款沈语熙“手办”

by nano-banana

小说《永恒的舞动》 | 没人评论 | 333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72/
GPT-5    @ 2025-08-08, 21:34

(GPT-4)时隔两年多,GPT-5 终于来了。

自从订阅升级到 ChatGPT Pro 档,我几乎只用 o3-pro 和 GPT-4.5。o3-pro(现在或许要改成 GPT-5 Pro 了)对我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存在,也是我愿意每月花 200 美元的最大理由。

很多人说 Claude 是目前最强的编程模型,但我认为它的“强”更多体现在 JS、Python、Go 这些语言上。可能是因为这些语言的训练数据更丰富、工具链摩擦更小、惯用法更稳定。而在其他语言上——比如我常用的 Java、Objective-C,甚至 Pascal/Delphi——Claude 的实用价值就差很多了,尤其容易出现与实际框架不匹配的“幻觉”,调用不存在的函数。即便写出代码,也往往需要高强度的审查和修改,才能勉强用于生产。

而 o3-pro 在代码审查和方向性调研上的价值,对我来说无可替代。o3-pro 找 bug 的能力非常强。我通常会把 Claude 写的代码交给 o3-pro 审查,再让 Claude 根据审查意见修改,直到 o3-pro 给出“可用于生产环境”的结论,我才会安心。

对于我不熟悉的领域,o3-pro 虽不擅长直接生成代码,但它几乎就是一个轻量级 Deep Research:能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给出方向和边界,大幅减少查资料和试错的成本。相比 Deep Research,o3-pro 耗时短一些,输出的内容少一些(不生成详尽的报告),但其“调研”程度远超一般对话/思考模型。很多人嫌它回答慢,但正是这种每个问题都要耗时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深思熟虑”,让我对它调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深感信赖。

综合来说,Claude 就像一个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而 o3-pro 则像一个架构师,或者 CTO。

今天 GPT-5 发布后,我体验了 GPT-5 Pro。在给出同样问题:

AppKitNSTextView 中,表格用 NSTextTable/NSTextTableBlock 来实现渲染。那么在 UIKitUITextView 中,表格渲染应该用什么方案?

GPT-5 Pro 和 o3-pro 给出了相似的结论——UIKitUITextView 里没有 AppKit 那样的“表格模型”,同时 o3-pro 提出了四种替代方案,而 GPT-5 Pro 则给出了五种。可见两者“调研”大致水平相当。

顺便提一下,同样的问题,Claude Sonnet 4/DeepSeek R1 也给出了相同的结论,但是在替代方案方面则均过于简陋,显然是因为欠缺了“调研”能力;Gemini 2.5 Pro 则信誓旦旦虚幻出了“完美”的 TextKit 2 支持表格渲染的结论。

之后,着重测试了一下 API 场景下 GPT-5 的文本能力,结论是真不错。之前,GPT-4.5-Preview 的 API 价格太贵,没有实际接入测试过。接入 GPT-5 的 API 实测,输出文案(包括中文)的质量,普遍超越头部的国产模型。

GPT-5,是继年初的 R1 之后,又一个 AI 领域的兴奋节点。

另外,有些人使用 ChatGPT 的体验很差,常常觉得模型非常弱智。这种情形,大概率是账号被标记为“降智”状态了。要使用满血不降智的 ChatGPT,必须确保自己访问 ChatGPT 的 IP 地址干净,最佳方案是买一个美国家庭宽带的 IP 地址

胡言乱语 | 没人评论 | 1,066 次阅读
简短地址:http://ncblog.net/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