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老婆去重新买了只小仓鼠,同时还买了小笼子(可以跑步),和仓鼠的沐浴砂,为了可乐,也要好好养好小动物了。
可乐放学回来看到小老鼠“还在”,很高兴。
之前的博文我提到了阴影的问题,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应该让孩子早日面对现实世界的残酷,以便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以及培养坚强的性格。
比较有意思的是,提出这样的意见的朋友,绝大多数都尚未有孩子。而且,2007年前(可乐出生前)的我,可能也会很赞同这样的观点。不过,现在的我的观点还是认为,坚强教育是没错,但是要分年龄和程度。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把14-18岁的少年扔到野外雪地上冻一下,或许还算得上生存训练;而这样对待一个不足4岁的幼儿,那只能是摧残、虐待甚至是谋杀。
可乐其实并非对死亡一无所知,经常在马路上看到垂死的蝴蝶,或者蜻蜓的尸体,他都知道,他会问我,“它死了么?”。但是,一个萍水相逢的小动物的死,对他来说,触动不会很大。可乐看到马路上垂死的蝴蝶,他不会很伤心。但是,当他把小老鼠看作家庭成员的一员之后,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如果他现在5、6岁了,那我可以给他解释更多一些。但他现在只有3岁多,这个小仓鼠只陪了他一天多,他已经把它当作家庭成员,至少在他感情上还是最热烈的时候,他一早起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看看小老鼠醒了没有。我觉得3岁幼儿不应该接受这样的残酷现实,我不想让可乐在只有3岁的时候,去承受这些。并不是说,这件事一定会对他的未来的性格、人格造成很大影响,但至少有这样的风险。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3岁丧父,和10岁丧父,和20岁丧父,三种情况对人的性格影响,绝对是不同的。太早(我反复强调的是,这个年龄阶段——幼儿)面对社会和现实的残酷,我觉得不是太有必要。
激进一点地说,如果,你觉得应该让孩子树立所谓的正确死亡观念的教育,那么家长们是不是都应该买一个小动物回家,给孩子,然后第二天把它弄死,让孩子直面这个小动物的尸体?这样主动的教育,效果肯定比消极等待机会更好。你会不会这样做呢?
关于为什么是否已经有了孩子,会对这件事情的观点立场有很大差异,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就人类情感来说,护犊之爱,是所有爱的情感中,最直接,最原始,最天然,最本能,最发自内心的,最不需要教化的爱。其真诚程度,要高于夫妻之爱,更远高于对父母的爱。夫妻之爱(要长久的话),对父母的爱,人类社会的道德体系还要不断强调,使之有效。而护犊之爱,几乎就不需要这样的教化。而尚未有孩子的人,恰恰是还无法真正理解这种最真诚的爱的。所以,立场不同,观念不同,也就不奇怪了。
关于对待小动物,确实以前没养过,没什么经验,才导致之前的乌龙事件,也算伤害了一个小生命。以前最多养过金鱼,不需要喂水。。。
不过,为了可乐,父母也都应该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