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电车难题,有很多个大同小异的版本,我最初听到的是这样的:有五个小朋友在一条铁轨上玩耍;铁轨前有个分岔,岔道另一边是废弃的铁轨,上面有一个小朋友在休息。而列车即将飞速驶来,你可以控制一个拉杆来决定列车是保持正常路线行驶导致五个小朋友面临危险,还是让列车驶入岔道牺牲那个原本不该遭遇危险的小朋友。
在以前,遇到这种问题,我也会装模作样去思考一下如何选择,仿佛真的是一个两难选择。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我对电车难题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或者说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去选择(不知道算不算康德主义了)。
按功利主义的所谓人数多少去权衡利弊,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人多就一定是利益最大化吗?少数就必然该死吗?如果两边人数旗鼓相当呢?
纯理性来看,这世界上,每时每刻,由于各种原因(自然的、社会的、人为的、意外的……)导致不限于人类的很多生命体处于不幸中。绝大多数是没有人力可以避免的,“拯救”这个词本身就有点自大的意味。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可能真的如同电车难题那样,“拯救”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另一群体被牺牲。是不是有的群体,就值得牺牲其他群体被拯救?这种判断,即使上升到一个国家决策层,我觉得都是无法做出的——考虑了政治的,就意味着牺牲经济的,反之亦然。所谓“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无论是“大多数人”的界定,还是这句判断其本身是否代表正义,都是虚幻的。它只能是一句政治口号,而不应该成为任何决策的依据或者借口。
持续的封控确实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一些人群,这是否正义呢?那些因为封控而使得其自身其它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枉死”的灵魂是否认同这种正义呢?放开后的大爆发是可以预见的,这在一年前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放开时早已演示过一遍。大爆发中也必然有人会离去,所以放开就非正义了吗?
很多人已经忘了,放开才是常态,封控是异常态。维持异常态是需要不断给系统做功输入能量的,社会终究会回归常态,要么平和地,要么激烈地。
回到电车难题,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改变既定的轨道去伤害任何人,那是杀人。如果你是决策者,你应该做的,是在列车驶来前通知那五个小朋友,告诉他们这里危险,或者预先多竖一些警示牌。
谁的错误谁承担,谁的命运谁承受,很无情,但很道德。
|